類統一的過程中,可能要發揮主導作用,其理由就在這裡。
如果我的推測沒有錯誤,估計世界的統一將在和平中實現。這正是原子能時代唯一可行的道路。但是,雖說是中華民族,也並不是在任何時代都是和平的。戰國時代和古代希臘以及近代歐洲一樣,也有過分裂和抗爭。然而到漢朝以後,就放棄了戰國時代的好戰精神。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重新完成中國的統一是遠在紀元前202年。在這以前,秦始皇的政治統一是靠武力完成的。因此在他死後出現了地方的國家主義復辟這樣的反動。漢朝劉邦把中國人的民族感情的平衡,從地方分權主義持久地引向了世界主義。和秦始皇帶有蠱惑和專制性的言行相反,他巧妙地運用處世才能完成了這項事業。
將來統一世界的人,就要像中國這位第二個取得更大成功的統一者一樣,要具有世界主義思想。同時也要有達到最終目的所需的幹練才能。世界統一是避免人類集體自殺之路。在這一點上,現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準備的,是兩千年來培育了獨特思維方法的中華民族。不是在半個舊大陸,而是在人們能夠居住或交往的整個地球,必定要實現統一的未來政治家的原始楷模是漢朝的劉邦。這樣的政治家是中國人?日本人?還是越南人?或者朝鮮人?
池田說:
從兩千年來保持統一的歷史經驗來看,中國有資格成為實現統一世界的新主軸。您這一說法,在考慮今後世界問題時,具有極為重要的啟示。
這兩位著名的國際活動家,主要是從歷史上和政治上談論了中國的和世界的未來,其中也涉及文化。他們的意見,我覺得非常值得注意。至於我自己是否完全同意他們的意見,那是一個次要的問題。重要的是,在目前我們國內有那麼一小撮人,聲嘶力竭地想貶低中國,貶低中國文化,貶低中國的一切。在這樣的時候,有像湯因比這樣的通曉世界歷史發展規律的大學者,說出了這樣的意見,至少可以使這些人頭腦清醒一下。你不是說月亮是外國的圓嗎?你們中間不是有人竟認為中國連月亮都沒有嗎?現在有外國人來說,中國有月亮,中國的月亮也是圓的,而且圓得更美妙了。這一小撮人不是應該好好地反思一下嗎?這一些人也許根本不知道湯因比是何許人。但那沒有關係。他們最怕外國人,反正湯因比是外國人,這一點是錯不了的。對這些人來說,這一點也就夠了。我絕非聽了外國人說中國月亮圓而飄飄然忘乎所以,把久已垂下的尾巴又翹了起來。中國的月亮也有陰晴圓缺,並不總是亮而圓的。但這是另一個問題。我們目前當務之急是全面地、實事求是地從最大的宏觀上來考慮中國文化在世界上已經起過的作用和將來能夠起的作用。在這樣的時刻,兼聽則明,湯因比和池田大作的意見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對於人類文明前途的問題,我也曾胡思亂想過一些。我現在想從哲學上或者思想方法上來談一談我的想法。西方哲學或者思想方法是分析的,而東方的則是綜合的。這兩種方法異曲同工,各臻其妙。這已幾乎是老生常談,沒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對於分析的前途則恐怕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首先一個問題是:能不能永恆地分析下去?莊子說:“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從理論上和邏輯上來講,這是毫無問題的。但是,對具體的東西的分析,比如說對原子的分析,能不能越分越細,以至萬世不竭呢?西方的自然科學走的就是分析的道路。一直到今天,這一條路是走得通的。現在世界上的物質文明就來源於此。這是事實,不容否認。但是,這一條路是否能永遠走下去呢?在這裡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可以永遠走下去,越分析越小,永不能窮盡。一種認為不行,分析是有盡頭的。我自己贊同後一種意見。至於我為什麼贊同後者,我認為,這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我自己解釋不了,我也不相信別人的解釋。只有等將來的實踐來解答了。
我覺得,目前西方的分析已經走得夠遠了。雖然還不能說已經到了盡頭,但是已經露出了強弩之末的端倪。照目前這樣子不斷地再分析下去,總有一天會走到分析的盡頭。那麼,怎麼辦呢?我在上面已經說過,東西兩大文化體系的關係從幾千年的歷史上來看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球已經快踢到東方文化的場地上來了。東方的綜合可以濟西方分析之窮,這就是我的信念。至於濟之之方究竟如何,有待於事物(其中包含自然科學)的發展來提供了。
我從宏觀上看中國文化,結果就是這樣。希望有識之士共同來討論。
1989年10月25日
電子書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