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銀行和商業銀行,也陸續拉響了生死存亡的警鐘。
即使面臨著如此情況,美國政府最初的反應也讓國際社會有理由給予指責。因為,有大量的事實證明,自危機初露端倪到集中爆發,美國政府的救援舉動實在是有些跟不上節奏。這種對危機認識的不足和干預措施的滯後,直接放縱了危機的爆發和影響範圍的擴大。
就在第二大次級貸款抵押機構——新世紀金融公司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時,並沒有引起美國政府的重視,美聯儲仍簡單地認定這僅僅是單個機構運營的問題,並非一場危機。直到上文提到的貝爾斯登事件引起全球股市暴跌之時,美聯儲才作出反應,向金融體系注入流動性資金以增加市場信心。此時的美聯儲依然認為形勢可控。直到房利美和房地美危機、雷曼破產以及美林被收購等系列性事件發生,美國政府才真正地認識到了因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動盪的嚴峻形勢。
2008年9月7日,美國政府宣佈接管“兩房”,美財長保爾森無奈地表示,房利美和房地美規模太大,與美國金融體系交織過於緊密,任何一家破產都會導致國內甚至全球的金融市場極大動盪。至此,美國政府大規模救市舉動開始,但為時已晚。
以此為背景,整個行業都感到了風險的大面積降臨已不可避免,相關衍生品的市場流動性快速下降。同時,由於歐洲金融公司也持有大量次貸和其衍生品,這種恐慌迅速波及到了歐洲並擴散到全球,直至今天的全球性經濟災難。
所以,剛剛當選的新一屆美國總統奧巴馬也不得不批評說:監管部門的失職與政策上的失誤間接地促發了次貸危機的大規模爆發;而另一位共和黨總統參選人麥凱恩更是尖銳地指責說,美國證交會主席沒有監管好華爾街。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角色罪不可赦——美國的信用評級機構。
如前文所述,金融衍生品的發展,雖然有利於資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但其定價和交易則有賴於準確的市場評價。當市場評級機構這一環節出現問題的時候,信任危機也便隨之開始了。更何況全球投資者正是出於對美國三大信用評級機構的信任,才放心大肆購買次貸相關產品的。
自從2000年美國大規模發行次級抵押債券以來,各評級機構就一直給予最高信用評級。而在2008年7月以後,同樣是它們又大範圍調低幾乎全部次級債券的評級。僅在7月10日一天,穆迪就調低了超過400種此類證券的評級。這種做法極大地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也成為全球範圍內投資者恐慌的直接誘因。因為,剛才還同美國國債相同級別的3A級證券,已在一夜之間變成為投資者手中的垃圾了。
事實上,美國上述評級機構的收入主要來源於證券發行商,但它們的角色定位卻是要對市場投資者負責。這種尷尬相信對於許多中國人來說,是沒有想到的。因為美國一向自喻、甚至也被許多人認為是全球市場經濟體的標杆。所以,如今才有越來越多的人們在指責,這些評級機構不切實際的評級以及次貸危機爆發後下降評級動作的遲緩,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次貸危機的強度,對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不光彩作用。
當然,一場“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還有著其他的因素。而書寫至此,筆者猛然想起了有一種較為大膽的質疑聲音:一向精明、“打個噴嚏,世界就要感冒”的美聯儲,以及美國經濟決策部門中那些從資本泥丸中一路橫生出來的驕子們,面對這種危機開始醞釀的時候,是真的“聰明一世,糊塗一時”,還是有意地在進行某種所謂的“陰謀操作”?
但不管怎麼說,華爾街的危機的確發生了,美國的金融霸權地位正在受到削弱,世界經濟也普遍地感受到了陣陣寒氣。而毋庸置疑的,正是美國人自己開啟了華爾街那個“潘多拉盒子”!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四、多米諾骨牌的倒掉(1)
沒有人會對這樣的說法存有異議——“9月15日可能是美國華爾街百年以來最為黑暗的一天”。就在這一天,富有傳奇色彩並有著158年悠久歷史的美國雷曼兄弟破產,成為美國華爾街金融危機全面爆發的一大標誌。同日,美國總統布什不得不正式公開承認了美國金融危機的到來。
1.“雷曼”的前世今生
美國雷曼兄弟公司創立於1850年,它的英文全稱是“Lehman Brothers Holdings”,是為全球公司、機構、政府和投資者的金融需求提供服務的一家全方位、多元化投資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