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3 / 4)

小說:誰來拯救美國 作者:冥王

閃電換將,首席財務官埃琳·卡蘭、總裁兼營運長約瑟夫·格里高利都被撤換。56歲的格里高利是雷曼的數朝*,富爾德和公司董事會批評他過於關注公司文化,卻未能幫助雷曼避免主要由房地產業務造成的損失。後來,富爾德的此一做法曾被分析師們指責為“丟車保帥”。

不僅如此,為了掩蓋因冒險失敗所造成的可能後果,富爾德等雷曼掌權者又採取了更加冒險的行動。2007年10月,雷曼還與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一起,按原計劃投入222億美元槓桿收購公寓住宅開發商Archstone。隨後的2008年一季度,雷曼釋出了贏利億美元的報告。只是後來的事實證明,那隻不過是華爾街金融才子們一直喜歡使用的遮人耳目的手法而已。

雷曼兄弟的資產也是以市定價,它必須定期根據金融產品的市場價值來確定自己資產負債表上相關資產的賬面價值。這就使得該公司隨著次貸危機暴露出來的問題增多而資產值不斷下降,公司資產減記的過程同時就是暴露虧損的過程。

當與次貸有關的MBS和CDO的市值越來越低時,鉅額資產減記已經嚴重侵蝕了雷曼兄弟的資本金。這就需要雷曼兄弟能夠及時注資來補充資本金,否則它會很快陷入資不抵債的困境。對此,雷曼兄弟採取了自救與他救的辦法,但MBS和CDO這些資產快速地貶值,還是讓雷曼感到了窒息。

2007年8月,已陷入困境的雷曼兄弟宣佈裁撤其中一個房貸部,裁員1200人;但到2008年3月,裁撤規模迅速擴大,增加5300人。但這已無法起到什麼作用。

分析雷曼兄弟2007年底的資料就不難發現,雷曼兄弟持有的資產中45%為金融頭寸。其中高收益債券和貸款達到327億美元。第二季度末持有的三級資產還有400多億美元,這些資產是經多次打包、分割之後的衍生資產,隨時可能變得一文不值。而雷曼的股東權益僅263億美元,根本無法消化垃圾資產貶值的損失。

當追逐變成瘋狂時,就算是能夠得利於一時,卻無法改變它最終滅亡的命運。

2008年9月14日晚上,雷曼兄弟及其律師終於準備好了申請破產保護的有關檔案,並準備遞交。此時的雷曼除了申請破產保護外,已沒有其他任何選擇。只是,相關磋商雷曼一直未對外公開,但華爾街各大巨頭及美國相關監管機構卻不能說不清楚。

在此之前,雷曼兄弟曾寄希望於華爾街或其他巨頭的收購,其中,首選之一就是英國的巴克萊銀行。但它也是第一個退出競購的。原因就是“沒有獲得美國政府或其他華爾街公司就雷曼兄弟資產潛在損失提供保護的承諾”。大約3小時之後,另一個潛在收購者——美洲銀行——作出了與巴克萊同樣的決定。

後來披露的資料則顯示,由於已經知曉了雷曼的真實財務狀況和運營內幕,為了防止雷曼兄弟在2008年9月15日“開市”崩盤,美國財政部和聯邦儲備系統曾進行了長達3天的努力。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考克斯,以及來自花旗集團、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高盛、美林等公司的高層,一度連續三天雲集位於曼哈頓的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總部,研究如何拯救面臨破產的雷曼兄弟公司,以阻止信貸危機進一步惡化。這一過程後來被人稱為“華爾街的密謀”。

四、多米諾骨牌的倒掉(5)

只是,美國財長保爾森反對動用政府資金來解決雷曼的財務危機,拯救計劃沒有取得成果。受此影響,與會的英國第三大銀行巴克萊銀行宣佈,由於美國政府不願提供財政支援,決定退出拯救計劃。

2008年9月14日早上,也就是有關“拯救計劃”的談判進行到了第3天,華爾街高層來到曼哈頓的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召開緊急會議。參加會議的包括花旗集團CEO威克曼·潘迪特(Vikram Pandit)、瑞士銀行美國區董事長羅伯特·沃爾夫(Robert Wolf),以及摩根大通CEO傑米·戴蒙(Jamie Dimon)等多面人物。

同一天,國際互換與衍生金融產品協會(以下簡稱ISDA)發表宣告說,他們已就雷曼兄弟相關業務進行衍生市場淨額結算交易,為這家位於紐約的公司的破產作準備。如果在2008年9月14日晚上11點59分之前還沒有遞交破產申請,所有達成的交易將被廢除。

隨著巴克萊和美洲銀行相繼選擇退出,走過了158年曆程的雷曼其實已沒有太多的選擇。

在政府拒絕救命、收購退路全斷之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