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2 / 4)

一次大沖擊浪潮中倖免於難。大家知道,埃及地處地中海岸,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善舟楫,不習水性,很難越過地中海去侵犯埃及。因此埃及除了在公元前17世紀前後受到閃米特語系的喜克索斯人的一次短暫入侵之外,再也沒有受到其他遊牧民族的衝擊。這件事在當時看來好像是埃及的幸運,其實卻是埃及的巨大不幸。20世紀最偉大的歷史學家湯因比在《歷史研究》裡指出,埃及在公元前1600年喜克索斯人被驅逐的時候,實際上就已經死掉了。埃及文明的悲劇就在於它的純潔性,正是這種純潔性使得埃及文明很早就喪失了發展的動力,很早就成為了一具文明木乃伊。大家都知道,在生物學中,過於純化的物種的生命力是非常脆弱的,文明也是如此。湯因比認為,埃及實際上在公元前1600年就已經死去了,已經喪失了任何自我更新的能力,但是這樣一個死而不僵的巨大屍體,從死亡到收屍入殮,竟然用了1600年的時間,一直要到羅馬帝國把埃及變成自己的一個行省,古代埃及文明才最終結束。而在此之前,埃及已經相繼被波斯人和希臘人所統治,實際上早已成為一具絕嗣的文明木乃伊和金字塔而已。我覺得非常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古代埃及文明的典型象徵就是木乃伊和金字塔,而這個文明本身的命運恰恰也就是成為一個文明的木乃伊、一個文明的金字塔,或者用湯因比的話來說,成為一個“文明的化石”。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古代埃及文明徹底消失了,它沒有在與遊牧民族的“文化雜交”過程中發生形態嬗變,成為一個絕嗣的文明。從公元前6世紀開始,埃及這個地方就先後被波斯化、希臘化、基督教化和###教化,今天的埃及已經成為###教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古代的埃及文明則由於絕嗣而永遠地成為了一個“文明的化石”。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亞歐大陸的文明格局,在經歷了遊牧民族對農耕世界的第一次大入侵和大融合之後,從五個親代文明中經過形態嬗變而演化出了四個子代文明,這四個子代文明從西到東,分別是希臘羅馬文明、波斯帝國、古代印度文明,以及中國的秦漢帝國。與此前的親代文明相比,這四個子代文明的地域範圍也大大地擴充套件了,文明的域界向北擴充套件了約十個緯度,充分體現出我們剛才講過的文明發展演化的“時間效應”和“空間效應”,即文明形態的嬗變和文明地域的擴充套件。這就是遊牧世界對農耕世界第一次大入侵和大融合所產生的歷史效應。

學生提問:趙老師您好,剛才在您講的文明發展過程中,您特別提到了印度的文明,我覺得印度在整個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是非常特殊的。現在有一些學者,他們把文明分為強勢文明和弱勢文明。印度文明的發展過程雖然是多災多難的,但是到現在為止印度文明仍然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您覺得印度文明究竟是一種強勢文明,還是一種弱勢文明呢?

很難說它到底是一種強勢文明,還是一種弱勢文明,強勢和弱勢的問題要辯證地看。因為我們在文明演化過程中常常可以看到,那種比較喜歡侵略和擴張的文明看起來好像是一種強勢文明,而那些受侵略、被征服的文明好像是一種弱勢文明,但是實際上許多被看作是弱勢的文明往往具有一種以柔克剛的力量,久而久之反而把強勢的文明給同化了。印度文明就是如此,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雖然長期被外族統治者所統治、所奴役,但是它始終能用自己的東西來同化外來的統治者。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說一種以柔克剛的文明比那些直接進行暴力征服的文明和野蠻,可能更具有生命力,更加強勢。所以一個文明到底是強勢還是弱勢,這個問題要從長期來看。我們剛才也講了,人類的幾個親代文明,它們最初都是很弱小的,經常受到強悍的遊牧民族的入侵和奴役。但是結果呢,那些外來入侵者在征服和統治它們的過程中,反過來被它們的文化所同化了。以我們中國為例,可以說從商周以來,多少次地遭到了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那些入主中原的遊牧民族建立了多少個蠻族政權,但是時至今日,我們今天還能找到匈奴人嗎?還能找到鮮卑人嗎?還能找到契丹人嗎?甚至連滿族人,也被中原文化同化得差不多了。這個結果恰恰說明了歷史往往會透過一種以柔克剛的方式而發展,這也是文明發展的一個有趣的效應。在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衝突中,當那些蠻族入侵者征服了一個文明地區之後,他們往往反過來會被自己征服的那種文明所征服。這種歷史效應在遊牧世界與農耕世界數千年的衝突過程中經常可以看到。當然,近代以來西方文明對非西方世界的征服不屬於這一種型別,因為現代西方文明確確實實具有強勢地位,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