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你怎樣跟困難的環境苦鬥,而得到了暫時的成功。那個時候我崇拜你,我尊敬你那勇敢而健全的性格,這正是我們的親戚中間所缺乏的。我感激你,你是對我的智力最初的發展大有幫助的人。在那個時候,我們的親戚裡面,頭腦稍微清楚一點的,都很看重你,相信你會有一個光明的前途。然而如今這一切都變成了渺茫的春夢。你有一次寫信給我說,倘使不是為了你的母親和妻兒,你會拿“自殺”來做靈藥。我在廣州的旅舍裡讀到這封信,那時我的心情也不好,我只簡單地給你寫了一封簡訊,我不知道用了什麼樣的安慰的話回答你。總之我的話是沒有力量的。你後來寫信給我,還說你“除了逗弄小孩而外,可以說全無人生樂趣”;又說你“大概註定只好當一具活屍”。我不能夠責備你像你自己責備那樣。你是沒有錯的。一個人的肩上挑不起那樣沉重的擔子,況且還有那重重的命運的打擊。(我這裡姑且用了“命運”兩個字,我所說的命運是“社會的”,不是“自然的”。)你的改變並不是突然的。我親眼看見那第一下打擊怎樣落到你的頭上,你又怎樣苦苦地掙扎。於是第二個打擊又接著來了。一次的讓步算是開了端,以後便不得不步步退讓。雖然在我們的圈子裡你還算是一個夠倔強的人,但是你終於不得不漸漸地沉落在你所憎厭的環境裡面了。我看見,我聽說你是怎樣地一天一天沉落下去,一重一重的負擔壓住了你。但你還不時努力往上面浮,你幾次要浮起來,又幾次被壓下去。甚至在今天你也還不平似地說“消極又不願”的話,從這裡也可看出你跟劍雲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你們的性格里絕對沒有共同點。他是一個柔弱、怯懦的性格。劍雲從不反抗,從不抱怨,也從沒有想到掙扎。他默默地忍受他所得到的一切。他甚至比覺新還更軟弱,還更缺乏果斷。其實他可以說是根本就沒有計劃,沒有志願。他只把對一個少女的愛情看作他生活裡的唯一的明燈。然而他連他自己所最寶貴的感情也不敢讓那個少女(琴)知道,反而很謙遜地看著另一個男子去取得她的愛情。你不會是這種人。也許在你的生活裡是有一個琴存在的。的確,那個時候我有過這樣的猜想。倘使這猜想近於事實,那麼你竟然也像劍雲那樣,把這個新生的感情埋葬在自己的心底了。但是你仍然不同,你不是沒有勇氣,而是沒有機會,因為在以後不久你就由“母親之命媒妁之言”跟另一位小姐結了婚。否則,那個“覺民”並不能夠做你的競爭者,而時間一久,你倒有機會向你的琴表白的。現在你的妻子已經去世,你的第一個孩子也成了十四歲的少年,我似乎不應該對你說這種話。但是我一提筆給你寫信說到關於《家》的事情,就不能不想到我們在一起所過的那些年代,當時的生活就若隱若現地在我的腦子裡浮動了。這回憶很使我痛苦,而且激起了我的憤怒。固然我不能夠給你幫一點忙。但是對你這些年來的不幸的遭遇,我卻是充滿了同情,同時我還要代你叫出一聲“不平之鳴”。你不是一個像劍雲那樣的人,你卻得著了劍雲有的那樣的命運。這是不公平的!我要反抗這不公平的命運!
然而得著這個不公平的命運的,你並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的一個。做了這個命運的犧牲者的,同時還有無數的人——我們所認識的,和那更多的我們所不認識的。這樣地受摧殘的盡是些可愛的、有為的、年輕的生命。我愛惜他們,為了他們,我也應當反抗這個不公平的命運!
是的,我要反抗這個命運。我的思想,我的工作都是從這一點出發的。
我寫《家》的動機也就在這裡。我在一篇小說裡曾經寫過:“那十幾年的生活是一個多麼可怕的夢魘!我讀著線裝書,坐在禮教的監牢裡,眼看著許多人在那裡面掙扎,受苦,沒有青春,沒有幸福,永遠做不必要的犧牲品,最後終於得著滅亡的命運。還不說我自己所身受到的痛苦!……那十幾年裡面我已經用眼淚埋葬了不少的屍首,那些都是不必要的犧牲者,完全是被陳腐的封建道德、傳統觀念和兩三個人的一時的任性殺死的。我離開舊家庭,就像摔掉一個可怕的陰影,我沒有一點留戀。……”
這樣的話你一定比別人更瞭解。你知道它們是多麼真實。只有最後的一句是應該更正的。我說沒有一點留戀,我希望我能夠做到這樣。然而理智和感情常常有不很近的距離。那些人物,那些地方,那些事情,已經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任是怎樣磨洗,也會留下一點痕跡。我想忘掉他們,我覺得應該忘掉他們,事實上卻又不能夠。到現在我才知道我不能說沒有一點留戀。也就是這留戀伴著那更大的憤怒,才鼓舞起我來寫一部舊家庭的歷史,是的,“一個正在崩潰中的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