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2 / 4)

速解散,各圖生理,不許借名求賑,恃眾要挾。如違,即系亂民,嚴拿究罪。”

這可是官方表態,代表法律,不遵,就要治罪了。但饑民哪裡還顧得了這些?他們砸爛告示牌,彙集到縣衙前,大呼:“終歸是要餓死,不如一道去搶。”

宋某不能禁,假意請李巖來做調解人。李巖重申先前兩個條件,宋某表示接受,饑民說:“我們姑且散去,如無米,再來。”饑民一散,宋某馬上給按察司打報告,稱:“舉人李巖謀為不軌,私散家財,買眾心以圖大舉。”按察司得報即刻批覆:“秘拿李巖監禁,不得輕縱。”

於是,李巖被捕。宋某這個蠢材大約以為,擒賊擒王,李巖一逮,別人也就嚇住了。結果訊息傳開之後,饑民趕來,殺死宋某,劫出李巖,把監獄裡的重犯全都放跑,倉庫被一搶而空,成了真正的暴動。

李巖對大家說:“汝等救我,誠為厚意,然事甚大,罪在不赦。不如歸李闖王,可以免禍而致富貴。”顯然只剩這條路了。於是,李巖將家中付之一炬,帶領眾人投李自成而去。

為什麼說李巖是“叛投者”?他是大明兩百餘年來,第一個“從賊”的舉人。

本朝先前造反的,都是草民,都是被統治物件,一代又一代,成千上萬,人數再多,在這個方面不曾有變。李巖身份截然不同,他是有功名的人,是老爺,是政權的分享者。這樣一個人,投入造反大軍,成了自己陣營的“叛徒”。這件事,說明統治階層的信念已經動搖,已經從內部發生危機;同時,也使###的性質有了根本的改變。就此意義論,一個李巖的加入,勝過以前成百上千的參加者;因為,當叛投者出現時,人心向背、歷史趨勢才表現得確鑿無疑。

其次,李巖是知識分子。歷來,目不識丁的農民起事,一旦有知識分子加入,都意味著重大轉折。因為不管怎麼說,在社會的歷史階段本身不曾發生質變時,造反的結局終將重新回到該歷史條件下的主導意識形態或者說“道統”之下,農民起義的成功歸宿仍將是新王朝、新皇帝的誕生。所以農民起義欲成其事,缺少不了掌握著意識形態、能夠幫助他們重建秩序的知識分子。反過來,有知識分子前來投奔,也證明起事者有“王者之氣”。

對李巖出現在闖軍,人們有理由聯想到當年李善長、劉基、宋濂等一批知識分子出現在朱元璋帳下的往事,正是從那時起,朱元璋脫離了單純的暴動者形象,開始踏上建國之路。

李巖對於李自成,也完全起到這種作用。他對後者提出一系列重大戰略建議,行仁義、管束軍紀、圖大事而不只以劫掠為生。比如他針對朝廷大肆徵比的做法,專門為李自成制定“不納糧”的宣傳口號,令各地百姓翹首盼望闖王到來,“愚民信之,惟恐自成不至”。這似乎是並不難以想到的對策,然而,李巖到來之前,闖軍確實不曉得以此換取民眾支援。

據說,隨後來到闖軍的另外兩個智囊人物牛金星和宋獻策,亦系李巖所引。

李巖“叛投”一事,在當時士林造成的震動,是顛覆性的。計六奇在清初回憶說:“予幼時聞賊信急,鹹雲‘李公子亂’,而不知有李自成。及自成入京,世猶疑即李公子。”在士紳階層,竟然在很長的時間裡,將起義領袖傳為“李公子”,不知李自成其人,可見“李巖效應”之強。{193}

。。

難兄難弟:由校和由檢(52)

說起李自成能夠成就一番事業,除了明祚已盡,該當滅亡以外,他自己要感謝的方面也很多,真是天時、地利、人和都站在他這一邊。李巖歸附是這樣一種象徵,也是他事業轉折的一個實際的關鍵點。此外,還不能不提到,滿清在北京東北一帶施加的巨大壓力。這種壓力不僅僅是在心理上給明王朝造成“國勢殆矣”的恐慌感、末日感,它甚至也轉化為最直接最現實的影響。

敘至此,第二位“叛投者”就出場了。

此人姓洪名承疇,字亨九,福建南安人。明萬曆四十四年進士。累遷陝西布政使參政。陝西亂後,崇禎以承疇能軍,遷延綏巡撫、陝西三邊總督,繼因屢建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督河南、山、陝、川、湖軍務。

他雖然是文人出身,卻很能打仗,受命以來,大大小小歷次征討,基本不曾失利,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崇禎十一年,洪承疇在潼關大戰李自成,完敗之,“自成盡亡其卒,獨與劉宗敏、田見秀等十八騎潰圍,竄伏商洛山中”{194}。八月,洪承疇正式上報:“陝西賊剿降略盡。”{195}

洪承疇部,已是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