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這是什麼意思呢?試探。朱棣欲借修訂北京祭祀禮儀,給其以和南京同等規格,來觀察群臣的反應。結果,禮部及太常寺兩個職能部門專門開聯席會議討論此事,形成的主流意見是堅決反對:“考古典之制,別無兩京並立太社太稷之禮。”{134}因為是集體討論,李至剛一個人也無法左右大家的主張。不過,朱棣本亦不曾指望順利透過,他只想探探虛實,看反對程度究竟如何。事實證明,反對者相當之多。這樣,他也就知道應該採取怎樣的對策了。
第三個小動作:在動議提升北京祭祀規格碰壁後,朱棣弄明白的是,以合乎禮制和公開的方式推進北京的建都,阻力極大;他決心擱下這些“虛文浮禮”的爭論,繞開規範化操作的途徑,暫不觸及北京的名分問題,採取實幹方式,直接營建北京宮殿———既然北京是第二首都,造座宮殿以備“巡狩”,不算過分,沒有不合禮法之處。至於規模如何,除了朱棣自己,無人知道;因為先期的準備工作是不事聲張的,由朱棣專門委派幾個大臣去辦,並且與他單線聯絡。整個計劃的實施經過如下:永樂四年八月,由淇國公邱福挑頭上奏,“請建北京宮殿,以備巡幸”{135}。又是一位鐵桿心腹出面———邱福乃朱棣死黨,叛亂起事之時首奪北平九門,後來武將受封,邱列首位———顯然又系由朱棣親自授意。邱奏當即獲准,北京建宮殿之事就此“立項”。
偽君子朱棣(38)
第四個小動作:朱棣愉快地接受了邱福的“請求”,卻並不著急動工。足夠有耐心是此人的最大特點。為登上皇位,他忍了幾十年,忍到老爸駕鶴歸西,然後在朱允炆著手削藩時他又一忍再忍,忍至後者對他失去警惕才突然發難。即以遷都這件事論,從永樂元年他在廷臣那裡碰釘子,到今天邱福提出造宮殿,四年過去了———儘管他日思夜想,卻足足忍了四年!忍,對他不是難事,相反,他每每在忍中“陰”著把事情做成。此刻,他又祭出這法寶,“陰”著開始了北京新宮殿的營建。為什麼要“陰”著?因為有個秘密不可早洩於人:北京新宮殿的規模將遠遠超出南京。如大張旗鼓地把一切做在明處,群臣馬上會意識到,這麼一座新宮殿不可能為所謂“巡狩”而建,一定是遷都的訊號。因此,事情應該偷偷開展,“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一則爭取時間,二則屆時萬事俱備,給大家來個木已成舟,不接受也得接受。所以,邱福提議之後,表面上沒有動靜,暗中朱棣卻派出幾個官員去執行特殊使命———採木,新宮殿需要數量巨大的上等木材。工部尚書宋禮被派往四川,吏部右侍郎師逵被派往湖北、湖南,戶部左侍郎古樸被派往江西,右副都御史劉觀被派往浙江,右僉都御史史仲成被派往山西,“督軍民採木”{136}。這幾個人在那裡一呆就是幾年、甚至十幾年,直到紫禁城開工。
第五個小動作:與此同時,甚至更早一點,朱棣就有計劃地增加北京人口。據《明實錄》載,他至少先後十餘次下令從各地移民以充實北京。蓋因“靖難”之亂首起於此,頭三年燕軍與政府軍之間的爭奪也集中在這一帶,人民或因驚懼或因避禍而逃亡甚多。朱棣既然心存以北京為首都之念,就必須增加其人口,使這座城市有相應之規模,併為即將展開的浩大工程建設預備充足的勞力。這些移民中,有普通百姓,也有就地轉業的軍人,更有相當數量的罪犯。也許因為普通百姓的移民難度較大,而罪犯則可強行安置,甚至罪犯自身也覺得被髮往北京屯種是意外之喜,所以永樂年間以移民重建北京時就形成這樣一個思路,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相關的記錄:
洪武三十五年【即建文四年,朱棣上臺的頭一年】九月乙巳,命武康伯徐理等往北平度【丈量】地,以處民之以罪徙者【因犯罪而流徙的人】。{137}
永樂元年八月己巳,定罪囚北京為民種田例。……今後有犯者,令於彼耕戍,涉歷辛苦,頓挫奸頑。{138}
永樂元年十一月戊戌,諭世子曰:朕念北京兵變以來,人民流亡,田地荒蕪,故法司所論有罪之人,曲垂寬宥,悉發北京境內屯種。意望數年之後,可以助給邊儲【指邊防軍需】,省饋運之勞【人力物力取諸本地】,且使有罪者亦得保全。{139}
【永樂五年十月】己丑,諭刑部尚書呂震,凡戍邊,各從南北風土所宜。聞北人苦炎瘴,其改佃北京,全活之。{140}
從這些記載來看,北京之於永樂年間的中國,頗類乎澳洲之於19世紀的大英帝國,是安置罪犯並有賴罪犯而發展起來的土地。當時北京在三四十年內,接連遭遇兩次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