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大軍進犯濠州,此事以最快的速度傳到了京中。回京傳信計程車兵,被皇帝召到了崇政殿,他跪在大殿之中,將濠州的情況仔細講了一遍。濠州的守將叫王崇華,其父王權本乃是一員十分有名的猛將,深受皇帝的重用和信任,不過他在數年前便病死了,其位便由其子王崇華接任,據說王崇華也精通用兵,但能不能比得上其父,便不好說了。濠州城內只有兵勇三萬,王崇華面對北齊號稱的四十萬大軍,根本無力招架,只得在城中堅守不出,然後馬上派人進京上報軍情,並向周圍求援。長寧就站在簾子後面,將前線情況聽得一清二楚。她沒有上過戰場,所以即使對此事有所看法,也只是紙上談兵。她現在要看的是皇帝要怎麼做。皇帝要大臣們各自發表意見。於是便有人說,蕭祐善戰,北齊騎兵十分厲害,一旦攻破濠州,度過淮河,一路南下,大周恐怕難以抵擋。既然蕭祐想求娶公主,為何不將公主嫁過去,這樣,保兩國數十年安寧,便是天下蒼生、大周百姓之福。皇帝是不服輸的人,聽到這種言論,當然十分不高興。當年和西梁聯姻,那是因為兩國都不想打了,而且西梁國君沒有什麼野心,現在和北齊的事,很顯然和西梁不可同日而語。站在長寧旁邊的太監劉慶看了公主一眼,他以為公主定會震怒非常,沒想到長寧一臉深沉平靜,實在看不出她在想什麼。劉慶不免為公主的這份鎮定感到佩服,心想難怪皇帝會這般喜歡她。皇帝不高興,便斥責道:&ldo;還未一較高下,便認定大周不是北齊對手?讓朕拿女兒去求和?荒唐!只會出這般懦弱的主意,朕要你何用!&rdo;被罵的大臣不敢說話了,只得趕緊跪下。看皇帝是不可能同北齊求和的,另外的大臣當然不會繼續觸皇帝的黴頭,於是便開始說應該派什麼人去解濠州之圍的事情。如此一番商討,商量了一下午也沒有一個定論。皇帝自己已經有了主意,說道:&ldo;既然北齊的蕭祐親征,朕遙在京城,不便指揮,朕決定親征,和他一較高下。&rdo;皇帝此言一出,便有數人出來反對,說皇帝不便前去犯險,不僅如此,皇帝身體不好,親征於他的身體不利。大臣越拿皇帝的身體說事,皇帝越是堅持己見,說道:&ldo;朕從四歲便舉刀,一生征戰,此時卻不能親自同那蕭祐小兒對戰了?&rdo;皇帝主意已定,誰也反對不了。從之前大臣舉薦大將前往濠州馳援,皇帝都沒有應,寧寧便知道皇帝是想親征了。皇帝御駕親征,太子京中監國,皇帝又點名了不少文武大臣隨行。皇帝召集軍隊,有二十多萬人,不過號稱有六十萬,往壽州而行。皇帝親征,身邊追隨的人不少,還有不少宮女太監隨行,只是沒讓后妃伴駕而已,在皇帝出發前,長寧便到皇帝跟前要求隨行。皇帝最初並不願意,不過長寧總有辦法讓他答應。便說,當初靜安長公主,便曾上過戰場,她又為何不可呢;再說,皇帝身體不好,身邊需要人伺候,而且需要人為他讀奏章和代他寫字,自己跟在他的身邊,便可以代勞很多事。皇帝還是不允,長寧只好說:&ldo;雖然北齊狼子野心,不過是借大周拒婚之名南下,但到底是借了大周拒婚之事,天下人認為我不願嫁,故而才讓北齊攻伐大周,汙了我的名聲,父皇,我是必要隨行的,要讓天下人知道,我大周的公主,絕不是一個懦夫。&rdo;皇帝最後是被長寧纏得不行了,才答應了他伴駕隨行。除了長寧伴駕,簡王也被皇帝點名跟隨了。皇帝手下干將不少,一路急行,在十一月中旬便到達了壽州。壽州和濠州相隔很近,在皇帝北上之時,濠州大將王崇華一直堅守濠州城,蕭祐將濠州城圍困數重,又派兵不斷攻城,但效果不大,一直攻不下,而壽州守將慕靖,又出兵騷擾攻擊北齊大軍,數次擊殺北齊軍千人,而泗州城也派人騷擾北齊大軍,每次都出奇兵,殺掉北齊軍數百人。壽州和泗州兵力有限,又要堅守自己的城池,是以並不能解濠州之圍,只待朝廷的馳援。皇帝親征,讓前線士兵士氣大震。到壽州之後,皇帝便派了數員大將劉知元、慕成英等領八萬兵馬前去解濠州之圍。又派兵從正陽過淮河,攻擊北齊潁州。北方要比西都冷很多,此時已經十一月,淮河已經有結冰現象,長寧穿著裘衣依然覺得冷。皇帝的房中燒著暖爐,長寧在其中為他整理各軍中的奏報。也許是受了冷,皇帝的舊疾又犯了,完全不能走路,只能躺在床上,或者坐在椅中由人抬著走。派往濠州的大軍因為懼怕北齊的數十萬大軍,所以並沒有同北齊大軍直接交戰,而是在外先築了厚壁堡壘,將北齊大軍阻在其中。在十一月下旬,兩軍才展開大規模的戰鬥。即使遠在壽州,長寧也覺得似乎聽到了廝殺的聲音。兩邊皆是精兵良將,又是皇帝親征,於是一時間又僵持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