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3 / 4)

法,規定在每個開展運動的點上都必須有上面派去的工作隊,“整個運動都由工作隊領導”。

如此,就使農村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一方面擴大了規模,使群眾被廣泛地發動起來,另一方面擴大了打擊面,撇開了廣大幹部,使廣大幹部成為了懷疑和打擊的物件。

劉少奇說:“四清”運動的實質(7)

這恐怕不僅僅是“聲勢浩大”的問題了,更是一種“暴風驟雨”式的席捲,好像是一場十二級颱風,刮向了廣大農村、城市。

在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向“左”,向“左”……

8月19日,劉少奇就為批轉王光美的“桃園經驗”致信毛澤東,要批轉這個報告到全國,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桃園經驗”。

1964年7月5日,王光美在中共河北省委工作會議上作了《關於一個大隊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經驗總結》的報告,介紹了撫寧縣盧王莊公社桃園大隊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做法,主要是:先搞“紮根串聯”,再搞“四清”,再搞“對敵鬥爭”;對基層幹部“又依靠,又不完全依靠”等等。這個報告就是後來被廣泛流傳的“桃園經驗”。

當時許多工作隊成員也不知道怎麼搞,因此王光美的經驗很受大家歡迎,很多人請她去作報告。陳伯達還特地找到劉少奇,積極提議把王光美的報告印發給各地黨委和“四清”工作隊作參考。

為此,劉少奇慎重考慮後,同意把“桃園經驗”轉發各地參考。8月19日,他向中央和毛澤東彙報此事:

王光美同志的這個報告,陳伯達同志極力主張發給各地黨委和所有工作隊的同志們。王光美在河北省委的記錄稿上修改了兩次,我也看了並修改一次,現代中央擬了一個批語,請中央審閱,如果中央同意,請中央發出。

27日,毛澤東批示:“此件先印,此次到會同志討論一下,如果大家同意,再轉發到全國去,我是同意陳伯達和少奇同志意見的。”

9月1日,王光美的這一報告作為中共中央正式檔案下發全國。自此,“桃園經驗”成為了全國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的一個樣板。

但是,這份報告過分誇大了農村階級鬥爭的形勢,說桃園黨支部“基本上不是共產黨”,而“是一個反革命的兩面政權”,強調採取“紮根串聯”的秘密工作方式。

王光美在河北省委作了報告後,在隨同劉少奇視察時,先後在山東、安徽、江蘇、上海、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市區以及中央和國家機關的幹部大會上作了同樣的報告,還有不少地方聽了錄音。

“桃園經驗”在全國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各地紛紛效仿。

24日,劉少奇為中共中央起草了《關於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奪權鬥爭問題的指示》,並轉發了《天津市委關於小站地區奪權鬥爭的報告》。

天津小站地區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是由陳伯達主持搞的。8月4日,陳伯達給中共中央寫信,送上了小站地區三個“反革命集團”的社會關係分佈網,並附有三個“反革命集團頭子”的歷史大事記各一份。8月12日,中央轉發了這封信及所附材料。9月25日,天津市委寫出了《關於小站地區奪權鬥爭的報告》,認為:小站地區的政權是“三個反革命集團”建立的“反革命的兩面政權”,他們長期“進行反革命復辟活動。在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以前,真理的天下還不是我們的,或者在很大程度上還不是我們的”。“三個反革命集團”“上面的根子就在區委。區、社一部分領導幹部,實際就是他們的保護人”。

中共中央決定轉發這個報告。劉少奇在指示中說:“小站地區的敵我矛盾,主要的在形式上是以人民內部矛盾、甚至是以黨內矛盾出現的,這就迷惑了一些人,並且長期得不到解決”,“凡是被敵人操縱或篡奪了領導權的地方,都必須進行奪權的鬥爭,否則,要犯嚴重的錯誤”,“在下決心進行奪權鬥爭之前,必須進行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工作,才能確定領導權是否在敵人手裡,才能確定這個地方的領導核心是否已經變質,才能決定是否應當進行奪權鬥爭。”

頓時,本已出現的“奪權”風潮,不僅僅把廣大的基層幹部一腳踢開,而且作為了鬥爭物件,使“奪權”運動再起新高。

可見,在這一時期,對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繼續向“左”的方向發展,尤其批發了“桃園經驗”和“小站奪權鬥爭經驗”兩個報告並在全國推廣,劉少奇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劉少奇說:“四清”運動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