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3 / 4)

小說:白金漢宮的倒影 作者:莫莫言

保持領先地位,至少不至於在兩次戰爭之後,元神大傷。

19世紀後半葉,德國、美國等國家開始集中資本,大踏步進入了壟斷資本主義。可是英國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卻總是力不從心。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英國的工廠還是依靠個人或幾個人合夥興辦,相對比較分散,國家干預能力也十分薄弱。如果要發展壟斷組織,工廠規模的擴大是必由之路。在其他國家,合併、吞併只是一瞬間的行動,工廠規模在一夜之間就可能擴大到原先的幾倍。而英國的資金往往無法到位,銀行並不願意冒險將資金貸給工廠,他們無法保證工廠將來的發展效益。相反,他們將更多的貸款放在了鐵路部門,甚至是國外。

資金不足,英國零散的工商業就得不到發展,從而無力抵抗其他國家迅猛發展的壟斷組織。此時的美、德已經在壟斷資本主義經濟上嚐到了甜頭。英國只能不甘地向人家學習,特別是美國,雖說德國是最早出現聯合企業的國家,但是美國壟斷企業的規模卻在德國之上,在20世紀初,美國大型企業的員工已經是英國的5倍。面對強大的競爭力,英國只能放下貴族的身份,謙遜地做一次小弟。

在壟斷資本主義的衝擊下,英國的自由貿易政策也變得有些不合時宜。19世紀四五十年代,是工業革命高歌猛進的時代,代表土地貴族利益的保護關稅政策被廢除,建立了代表英國工業資產階級利益的自由貿易政策。不可否認,在自由貿易政策實施初期,的確對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不過那是在英國經濟領先世界的時代。20世紀初期,自由貿易政策讓英國的工農業產品在海外市場處於劣勢,英國仍然大方地開啟國門,免徵關稅,讓外國產品源源不斷地湧進。而外國卻沒有這麼慷慨,它們還是會對英國產品徵收關稅。這樣的後果很明顯,外國產品物美價廉,對本國產品造成了很大的衝擊。相反,其他國家利用政策,保護了本土企業,使英國的海外市場受阻。

然而就在英國經濟走下巔峰的時候,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有人說過,戰爭是國家的孿生兄弟。自從人類開始分裂的那刻起,國家的成長就伴隨著戰爭的狼煙。

1914年6月28日,薩拉熱窩的槍聲拉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序幕,全球28個國家參加了這次戰爭。8月4日,英國率先向德國宣戰,成為歐洲戰場上的主力軍。大英帝國從本土派出了600萬士兵前去迎戰,然而活著回到祖國的只有520萬。人員傷亡是戰爭的必然結果,對於英帝國來說,奪得勝利才是最重要的。可是這個勝利的背後,卻沒有人們想象中輝煌,經濟上出現的破洞將會越扯越大。

一戰前英國經濟出現的衰落並沒有影響其在國際上的地位,人們並沒有察覺到英帝國經濟上的漏洞。人們看到更多的還是英國龐大的海軍集團、地域遼闊的殖民地還有那個象徵財富的世界金融中心。可是在一戰結束之後,英帝國經濟的衰落已經無法躲開人們的視線。

既然要在戰爭中起到表率作用,那麼無論在人力還是財力上都要領先於他國。英國將國家重心都放在戰爭上,將大量的資金和原材料都投入軍火產品以及為軍隊服務的行業中,僅在軍費上的開支就近100億英鎊。這時的財政赤字已經明顯加劇,國家只有發售國債來彌補不斷上漲的赤字,國債的大量發行影響了戰後投資。而且英國的對外投資收益大幅度下降,已不足以填補貿易逆差。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只能向美國借款億英鎊,從債權國變為國際最大債務國。英鎊出現貶值,倫敦世界金融中心的位置也發生動搖,不再是獨一無二。

。 最好的txt下載網

贏了兩場世界大戰卻失去了一個帝國(4)

戰爭的到來,讓英國忙不迭地為維護帝國尊嚴而努力,海外市場因無暇顧及,而被美、德等國家乘虛而入。這時,英國才發現自由貿易政策似乎已經無力為國家服務了,於是國家開始逐步掌握經濟的直接控制權,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英國在這場人類浩劫中是損失最為慘重的國家,失去了2479艘商船。另外,英國很多工廠在戰爭中被改造為兵工廠,如果在戰後重新改造回來,又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一場戰爭的勝利,卻失去諸多適合國家發展的優勢,大英帝國開始在備受侵蝕的基礎上搖晃。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整個世界經濟處於一個轉折期,新的經濟體制正在壯大,而英國還在守著傳統經濟體制進行著戰後恢復。不過,守舊的經濟政策也讓戰後的英國出現了短暫的繁榮。

為了填補赤字,戰時英國取消了經濟管制,這使戰後英國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