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把他們藏在枕頭底下的刀偷走,這難道也是非正義?”
蘇格拉底的一陣追問,讓尤蘇戴莫斯頓時張大了嘴,回答不上來。
見對方不再堅持自己固有的成見了,蘇格拉底才繼續對他進行教導。
他首先追問道:
“這個世界上,存在一種學習正義和美德的方法沒?
是擁有關於正義、美德和善的知識好呢?還是不擁有好?你更願意做哪一種人?”
尤蘇戴莫斯自然願意做第一種人了。
就這樣,蘇格拉底便得出結論說:“看來,‘美德就是知識’。”
接著,蘇格拉底指出,在所有的知識之中,“認識你自己”的知識,是最為重要的。
那麼,“認識你自己”,究竟應該認識些什麼呢?
一般說來,就是要看清楚自己的能力、地位、優點、缺點等性格特徵。
認識清楚了自己,才能幫助我們找到在社會上的正確位置。
當然,要想認識自己,除了進行自我反思之外,還可以透過對別人的認識,來反觀自己。
2。人啊,認識你自己(2)
曾經有這樣一個年輕人,自認才華橫溢。
可是,他卻在找工作時,四處碰壁。傷心絕望之餘,來到了海邊,準備自殺。
正在這時,一位好心的路人經過這裡,勸住了他。
看到年輕人一臉痛苦的表情,路人問道:“你為什麼要走絕路呢?”
年輕人說出了自己的苦衷,認為自己這麼出眾,為何得不到社會的承認和重視。
路人聽完笑了。他從沙灘上撿起一粒沙子,然後又扔在了地上,對年輕人說:“現在,請你把剛才那粒沙子撿起來。”
年輕人覺得,這是根本辦不到的事情。
接著,路人從口袋裡掏出一顆光亮的珍珠,還是扔在了地上,對年輕人說:“那你總能把這顆珍珠撿起來了吧?”
年輕人說:“這當然沒問題!”
於是,路人笑道:
“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一顆珍珠太與眾不同了。
可是,你為何不想一想,你現在究竟是一顆珍珠還是一粒沙子?
假如你和別人一樣,都是沙子,你憑什麼要求別人把你當成珍珠,從而承認和重視你呢?”
年輕人低下了頭。
孔子曾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假如不在一定的職位上,就不要去幹這個職位應該乾的事情。
一般說來,這句話的目的,被理解成在古代社會里,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防止人民造反的。
實際上,這句話正好說明了一個人應該認識自己的道理。
因為認識了自己,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官,能的話就去做官,做了就要做好,而不能做就不做。
同時,弄清楚自己的位置,盡好自己的職責。假如不在一定的位置上,就不操那個閒心。
有的人,自己的事情還沒有做好,卻總是想著別人更高的位置,想去做別人的事情。這種做法,就是越俎代皰。結果,往往是哪一樣事情都沒有做好。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原因在於沒有哪個人是萬能的。
假如自己不處在一定的職位上,肯定對那個職位上的事情缺乏體驗。一旦經驗知識不夠用的話,要想在很短的時間內把事情做好,是根本不可能的。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例子,最著名的就是南宋名將韓世忠的故事。
韓世忠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抗金將領,曾立下了赫赫戰功。
後來,奸臣秦檜當政,撤銷了他的兵權。
失去了兵權的韓世忠,反而變得輕鬆起來。
據說,那段時間,他天天騎著一匹青驢,在美麗的西湖邊上喝酒賞景,不僅自己不談國家大事,還讓身邊的人也莫談國事。
這就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絕佳體現。韓世忠的行為,正應了後人的兩句名詩:“英雄到老皆皈佛,宿將還山不論兵。”
在孔子看來,每個人確實都應該為天下國家,儘自己的義務。這就是所謂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可是,這一點,也要根據自身和社會的情況而定。
假如自己做了官,天下也是有道的政治開明時期,那就應該好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假如天下無道,別說是自己沒有做官,就算是做了官,最好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