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部分(3 / 4)

小說:帝國的朝陽 作者:噹噹噹當

如果說,這裡最大的改變是什麼?恐怕就是曾經主導著上海產業的洋行,正在被一家家國商的企業所取代,曾經的那些買辦們,這會早都已經成為了商人或者企業的高階僱員。在這裡,每一個人的機會至少看起來都是公平的,都有成功的可能性,對於一些年輕有為的人來說,這裡是個機會的殿堂,在這兒,只要有特長,再加上勤奮,就會得到提升和保障的獎賞。而對於實用主義者來說,它是整個亞洲上最大的市場;而對於某些人來說,它又是富人奢侈淫逸的所在,當然,對於冒險家而言,這裡卻是同樣也是天堂,一個屬於冒險家的機會天堂。

茲……

將雪茄煙按滅於菸灰缸內,趙普升走到窗邊,他凝視著窗外的黃埔江,看著江上的各國商船,此時夕陽西下,將江水染成了紅色。

“根據對今年糧食產量的統計,統制委員會已經決定減少一半糧食進口配額……”

面對著背對自己老闆,田中川的語氣顯得非常平靜,作為公司的調查員,他的任務就是要弄清楚一些情報——尤其是與統制委員會有關的情報,現在不同於過去,過去中國的進口是隨意的、無序的,任何個人、洋行都可以從事進出口業,但是現在不行,外貿統制是最早的統制,可以說,曾經縱橫上海的洋行之所以會迎來他們的末日,就是因為外貿統制——所有的進口出口都將由政府授權的企業從事,未獲得授權的企業不得從事進出口業。

透過對外貿的壟斷,政府壟斷了整個市場,他們既控制著出口商品的價格,同樣也控制著進口商口的價格,那當然種類以及數量同樣也是由他們控制,而委員會的控制是透過年初的計劃進行的。除非特殊情況,否則,他們絕不會改變計劃。

進口糧食的多少對市場有著很大的影響,這一點作為民生米業的總經理,趙普升非常清楚,至於這民生米業則是由上海以及蘇浙的六十二家米行組成的公司——為了對抗東北來的北方米業公司,而組成的米商同盟。

與東北實施糧食統制不同,內地至今都沒有實施糧食統制,也正因如此,民生米業才能藉助本地收購等方式,與北方米業競爭,從而控制著上海等地大半的市場。

“進口減少了,這是好事!”

與傳統的米商不同,趙普升之所以會成為這家聯合公司的總經理,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他了解東北的那些商人——出身米商家庭的他畢業於東北大學,曾在東北工作了長達六年,在繼續家業後,更是在短短數年內,把趙家的十六個米鋪變了一百三十五家遍佈蘇浙的米鋪。

作為米商的他深知進口大米的重要性——從同治年間起,每年需要進口上百萬擔糧食。現在配額減少,意味著這上百萬擔糧食的缺口,都要從國內補充。

“進口一減少,對國米的需求自然也就更大了!”

趙普升頭也不回的繼續說道。

“現在,對於咱們來說,就是要趁著豐收之季,聯合各地的糧商,把穀子的價格壓下去……”

“總經理,雖說自古就是豐年糧價低,可要是壓的太低,到時候,糧食公司介入的話,怎麼辦?”

“不用擔心!”

搖搖頭,趙普升的聲音依然顯得很平靜。

“雖說各省皆設有糧食公司,但那些糧食公司往往只是專注於售糧,而不是購糧,實際上,他們也就是賺個差價,不過與咱們不一樣,他們是用進口的低價糧去平抑城中的糧價,就像上海一樣,這兩年湧進上海的人口豈下數十萬,若不是糧食公司售平價糧平抑糧價,這上海的米價,至少要突破7塊!”

儘管許多米商對糧食公司有著頗多的怨氣,但是於趙普升看來,這糧食公司仍然有存在的必要,畢竟,高價糧總不是長久之計,而且糧食公司有時候也是米商的朋友——比如在農民借糧還糧的過程中,因為糧食公司不直接收購農民的糧食,這個時候,糧商則可以藉機壓低谷價,而農民為了償還到期的債務,則不是不接受低價。

也正因如此,趙普升從不覺得省營的糧食公司是競爭對手,反倒因為他的主動合作,一直以來頗得糧食公司的欣賞,甚至因此多次得到民政官的嘉獎。當然商人言利,這一點從骨子裡都是無法改變的,他之所以同糧食公司合作,同樣也是為了利益——憑藉著與政府良好的關係,使得民生米業壟斷著多地的米市。

“濟山,你知道從帝國建始到現在從上海至武漢長江沿線諸城增加多少人口?”

突然,趙普升把話鋒一轉,看著面前的王裕民的反問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