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3 / 4)

物與現象,對化學達到了痴迷的程度,渴望將來在化學領域裡有大的作為。

在剛進科大少年班的4個月裡,世明經歷了一次期中考試和兩個學科的期末考試,總體成績中等偏下,其中計算機不及格。他深感從前的學習狀況更適合自己,即在領先他人的環境下,能夠有富餘的時間加快學習的進度和額外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而在少年班,他每天苦學苦趕,也只是勉強跟上進度,學習已經成了一副難以承受的重擔,而更多的東西又是自己沒興趣學的。“這不是我想要的大學生活!我可以重新選擇嗎?”在接連半個月的痛苦思索後,世明向父母提出了請求。

退學還是繼續讀書是關係重大的選擇,世明說明了退學的5大理由:“第一,如果為了混一張少年班的文憑,我會接著念下去,照現在的進度我會畢業;第二,以我所學的專業來看,多少年以後,中國最多就是多了一個平庸的大學教師,而不是一個化學專家;第三,在中科大這段日子裡,我太壓抑了,心理上的優勢已所剩無幾,這樣長期下去我會受不了的,說不定還會幹出什麼傻事;第四,退學後我可以再考上一所以化學專業聞名的大學,然後紮紮實實地學,完成學業的同時還能廣泛涉獵其他學校的教材,比在少年班疲於奔命強多了;再有,這些年來,為了爸媽的少年班夢,我犧牲了無數歡樂時光,和更多的本該屬於我的夢。我有自己的夢想:有那麼一天,在化學實驗室裡獲得諾貝爾獎……”

倪世明向學校遞交了退學報告,面對學校老師的勸說,他說:“每個人都有一雙適合自己的鞋子。歷數前賢,哪個有出息的人不是因為找到了合腳的鞋子呢?比爾·蓋茨,好好的法律不學,硬要去自學程式設計,他個人成功的意義在於,美國少了一位碌碌無為的律師,而世界上多了一位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程序的技術專家……”

回到老家,他所受到的社會輿論壓力是可想而知的,因為他是被作為神童宣傳的。好在這個15歲的少年有著良好的心理素質,他勸父母相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因為主動退學可以踏踏實實地做學問,更實際,也更有屬於自己的成就感。於是,世明回到了母校,進入高三尖子班繼續讀他的高中學業,並把高考目標鎖定在北大化學系和吉大化學系基地班。

這個事例顯示出倪世明的聰慧之處,即能夠根據自己的理想而客觀冷靜地分析自己現有的成長環境是否有利於實現自己的最終目標。他在選擇學習環境和學習目標上不僅是理智的,而且確實做出了對自己的成長更為有利的選擇。

很多時候,選擇放棄比選擇固守的效果要好得多。聰明的放棄是經營人生的一種策略。要想成功就要學會放棄,只有放棄眼前的小利,才能獲得長遠的大利。實際上,成功的過程也是放棄的過程,即不斷地放棄那些與成功不相干的事情。

何時應該放棄是需要考慮的。一般來說,只要達到足夠的努力還不能成功,就需要考慮努力方向是否與自身能力相匹配,並考慮是否選擇放棄並及時調整以尋找新的努力方向。知道何時放棄,與知道何時必須堅持一樣需要智慧。能在最合適的時間選擇放棄的人,其實是最懂得認輸的贏家。

1選擇學習目標(2)

在生活中,從失敗中學到的東西往往比成功更多,因為從失敗中能更深刻地瞭解自己、瞭解外界的客觀環境。任何成功者的創業歷程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很少有人在最初的專案上一次成功,基本上都經歷過許多次坎坷,包括進行過多次的業務轉型。這是因為實際情況總是跟創業者最初的主觀意願有一定的距離,需要不斷調整和轉變,而每一次調整和轉變都意味著一次放棄。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還會有新轉變,還會面臨新的放棄。所以,放棄不等於失敗,可能還是一種新的成功的基石。

中國人民大學附中的一項統計調查顯示,那些有科技創新成果而被保送、為國外知名大學錄取、同企業簽訂專利合同的百餘名同學,並不是學習成績最拔尖的學生。這些因有科技創新成果而取得大學免試資格,以及獲得日本國際發明獎、亞洲青少年發明獎、波蘭國際發明博覽會特等獎的同學,有不少人在平時的試卷上經常寫下自己想出來的“非標準答案”,他們寧願犧牲分數,也要表達出自己的獨特想法。這些學生的發展策略是以犧牲一定的分數保住自己的創造力,

學校排名是中國學生最熟悉的情景,考第一名會贏得來自同學的欽佩和老師的讚賞,所得到的榮譽感是令人快樂的。然而,從個人規劃角度看,不爭第一乃至不爭上游的選擇卻是最經濟的。因為不爭當第一是為了給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