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的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小時候非常頑皮,雖然蘇洵多次對他們曉之以理,但這樣的說服教育也沒見什麼成效。不過蘇洵並未採用〃棍棒〃的辦法對孩子實行強制教育,而是從孩子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入手積極引導。每當孩子玩耍時,他就躲在旮旯裡讀書,孩子一來,就將書〃藏〃了起來。兩個孩子發現了這個問題,以為父親瞞著他們看什麼好書,便趁父親不在家時,將書〃偷〃出來。漸漸地,他們把讀書當成了一種樂趣,從而駛入了成才的正軌。後來蘇洵以及蘇軾、蘇轍兄弟倆在文學方面都有很大造詣,被時人稱為〃三蘇〃,納入了〃唐宋八大家〃之列。
第6節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是學習能力的源泉,是影響孩子學習自覺性、積極性和永續性的直接因素,更是創造性學習的必要條件。如果激發了孩子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就使他想深入學習。這時他就會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就是〃我要學〃,而不是老師、父母〃要我學〃了。他就會興致勃勃、深入地掌握這些知識,學習的效果好,耗費的精力也少。
實踐證明:孩子在學習活動中興趣濃厚,注意力就高度集中,其求知慾越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就道出了興趣與學習的關係。當孩子充滿樂趣地學習時,無論環境多麼困難艱苦,他都會感到快樂。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博士說:〃要想成為一個傑出科學家,第一是要對科學感興趣,認為從事的科學是你一輩子惟一的樂趣,其他都是次要的。假如你沒有這個信心的話,你就不應該從事科學研究,而應該做別的。〃
無數成功家長的教子實踐證明,以科學的方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所以,作為家長,不僅要重視對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更要掌握一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培養孩子興趣的方法。
我們先來分析孩子厭學的原因。一般來說,孩子對某門學科不感興趣有如下一些原因:
1。學習基礎不好。這是惡性迴圈的結果:基礎不好必然得不到好的成績;成績不好,會導致學習興趣的喪失;沒有學習興趣,勢必降低學習效率,使基礎更加不牢固。如此迴圈往復,必然使不感興趣的學科越來越差,而成績越差則興趣越低。
2。〃學了沒用〃。有些學生感到某門功課學了沒用,既不能解決眼下的問題,對自己將來的〃前途〃也沒有什麼意義,因此打不起精神來,往往以〃過得去就可以了〃寬慰自己,結果成績變得連〃過得去〃也難以維持。
3。教師的教學水平差,教學方法死板,不能激發孩子的興趣和求知慾。
找到了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原因,我們可以對症下藥:
1。從小就要讓孩子全面打好基礎,不要輕易讓某一門學科落下來。
2。家長應該給孩子講學習某門學科的重要性,讓他感到這門學科值得學習。美國近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要使學生對一門學科有興趣的最好方法,是使他感到這門學科值得學習。〃
3。想辦法促使教師改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水平。你不妨讀讀郭思樂的《教育走向生本》,這是對我的教學幫助最大的一本書。
學習是最需要自主的行為。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擁有自己的主觀意志,教師必須適應他們合理的主觀意志,也就是兒童的天性。最佳的教學的確不是依靠教師的出色地教,而是靠學生自主地學。教師儘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去獲得知識,去解決問題,把可以託付的教學內容託付給學生。教育最終不是為了發展教師的聰明,而是要透過教師,去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啟發他們的潛能。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沒有人能夠學會所有的知識,我們必須做出選擇:學習什麼以及怎樣學習。我認為最理想的知識結構是〃T〃型。其縱向代表一個人在某一專業領域知識的深度與水平,橫向代表個人文化知識的廣博程度、相關或邊緣知識的攝取程度等。這種知識結構模式基礎紮實,專業突出;既有寬度,也有深度,有利於形成競爭優勢。
第7節 培養孩子“玩”的興趣
在遊戲和玩耍的過程中,孩子常能獲得意外的收穫。能夠培養某一方面的濃厚興趣,尤其對智力開發,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做父母的在生活中要大膽地鼓勵孩子盡情地玩耍,做各種探索,培養孩子的求知興趣,而不要簡單粗暴地毀掉孩子的興趣和希望。
望遠鏡發明的故事,就非常生動地說明了孩子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即使是〃玩〃也能學到知識,甚至有所發現